[轉錄] Renato Canova談連馬、川內用的興奮劑 圖文:bigfish (難以置信:川內優輝以兩週內二度sub 2:10、今年五度sub 2:10創下另類世界紀錄) (我直說了吧,你們真的相信川內優輝沒有吃藥嗎?拜託) 義大利知名長跑教練Renato Canova分別在這兩個討論串留下值得讓人思考的留言: 2001年時,一名義大利選手Giorgio Calcaterra十四週內跑了13場馬拉松,成績在2:13和2:20之間,詳細資料等我從中國回義大利找到資料再提供。他的職業是計程車司機,這十四週之間,他每週訓練大致如下: 週一:休息 Giorgio Calcaterra(圖片來源) 當時,我們在選拔參加世界杯馬拉松國家隊上出現一些問題,所以我們開始考慮他,並詢問他是否可以準備,他畢生唯一一次好好準備的馬拉松。 他回答:「你覺得我專心準備一場馬拉松能跑多快?2:12、2:11?因為我很確定我無法跑更快了,即使我跑了2:11,我的生命會有什麼改變?賺不到錢、也無法滿足我。我喜歡跑步,連馬是我的動力,我很幸運我的身體幾乎不會受傷,而且這樣跑,我不用面對心理壓力,為什麼要我改變?」 之後3~4年,Giorgio Calcaterra成為兩度世界杯100公里冠軍、而且在超馬競賽上沒輸過。 馬拉松的賽後恢復有90%是心裡的。 當一個選手能跑個很快的馬拉松,對他身體是無害的,因為關鍵在於當他能跑很快時,代表各種外在條件是完美的,如8~15°C、乾燥天氣、平路、平均配速,選手不會流失太多鹽分,且能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,選手的身體並不會受創太多,單純的只是耗盡肝糖,對於肌肉的損傷並不大。所以賽後選手唯一要解決的就是補充,若補充得當,大概三天就能把肝糖補充回到正常水準。 即使是最頂尖的跑者,如Moses Mosop,他在跑完2011年波士頓2:03:06之後,一週就回復到正常訓練,30天之後他跑了畢生最佳的訓練:在位於海拔2400公尺、非常不好跑的沙地跑道上,跑了18趟1000公尺(間休1:20),第一趟2:45、十六趟2:42,最後一趟2:36,13天之後,他創下30公里場地賽世界紀錄1:26:47。 Moses Mosop(圖片來源) 不過當大型馬拉松的成績非常慢時(如2007年世錦賽、2012年波士頓),某些因素讓選手跑不起來,如高溫、高濕等,且在這種條件下,20公里之後選手流失的鹽分、水分已經超越在完美條件時跑完一場全馬的消耗,在這種情形下完成比賽需要動用到細胞膜中的脂肪酸,肌酸磷化脢值(CK)大幅上昇,造成相當大的損害,修復時間也拉長很多。1993年時我有位選手完成比賽時CK值高達18000,他三個月之後才恢復正常。這種情形已經不是單純的能量耗盡,而是需要完全重建身體結構,攝取氨基酸有助於這類的修復,就如蓋房子的磚頭。 2007年世錦賽嚴酷的比賽環境(圖片來源) 當然,在惡劣環境下跑完馬拉松,精神也會受創。 然而,當一切都很完美時,很快從一場很快的馬拉松後恢復的可能性好高! 頂尖非洲選手在主要目標的馬拉松前4-5週,不會跑一場接近全力的正式馬拉松,並不是因為無助於訓練,是因為一些合約的關係,當選手與大會簽十萬~三十萬美金的出場費合約,賽前賽後兩個月都不行跑任何正式馬拉松(題外話:中途棄權也會扣掉50%)。 原文:http://www.letsrun.com/forum/flat_read.php?thread=5535050&page=3#ixzz2oHTqdZ3Y 川內優輝當然有吃藥,他用的藥叫「幹勁」(Motivation)。 看來這個網站(Letsrun.com)沒人認為「幹勁」可以是運動員最大的動力之一。 當運動員真心想測試自己能達到什麼境界,純粹以意志去挑戰身理極限,完全與名聲、金錢無關,這種運動員永遠不會尋求任何來自於他身理、心裡以外的違法來源,為什麼?因為他如果想探究他的極限,使用禁藥就是在欺騙自己。 信不信由你,很多世界頂尖選手擁有這些心理素質(包括世界中距離、長距離紀錄保持者)。 不過,那些不相信自己的人,當然有可能會作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