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臺灣長跑競技網 KC (2021/01/21)
十年之前,馬拉松是少數女生才會嘗試的運動,連許多科班的五千一萬長跑好手都沒跑過馬拉松;十年之後,女子馬拉松風起雲湧,從頂尖的國手層級到一般的市民跑者,在質與量上都有著很大的進境。
2016里約奧運會,繼2004雅典奧運許玉芳之後,我國第二度有女子馬拉松選手登上奧運殿堂,而且一次就是兩位參賽(歷屆奧運會男子馬拉松最多都是一人參賽),謝千鶴2:54:18第113名完賽,陳宇璿3:09:13第127名完賽。
另一場世界頂級賽事,世界田徑錦標賽,在過去十年當中舉辦了五次,我國參與了其中三屆賽事,2013莫斯科世錦賽陳宇璿未完賽,2015北京世錦賽許玉芳2:48:01第45名、謝千鶴2:58:25第52名,2017倫敦世錦賽謝千鶴未完賽。其中,2015世錦賽同樣是首度有兩位女子馬拉松選手參賽(歷屆世錦賽男子馬拉松至多一人參賽),當時41歲209天的許玉芳跑出2:48:01,是我國史上頭一次在世界級賽事跑出sub2:50的成績,值得記上一筆。
歷屆的亞運會,參賽標準都訂的比奧運標準還高(2020東京奧運除外),所以從來都沒有女子馬拉松選手參加過亞運會。而在次級的亞洲馬拉松錦標賽,不需參賽標準直接由中華田協指派即可,過去十年當中五屆賽事中華田協兩度派出女子選手參加:2013香港亞錦馬蘇鳳婷3:12:42第14名,2019年中國(東莞)亞錦馬張芷瑄3:01:04第14名。
在國內最高賽事方面,2011-2020這十年舉辦了五屆的全國運動會,前四次女子馬拉松桂冠得主都是不同選手,2011全運會金牌陳淑華、2013全運會金牌陳雅芬、2015全運會金牌許玉芳、2017全運會金牌謝千鶴,2019這一屆全運會則由謝千鶴摘下女子馬拉松二連霸。
我國女子馬拉松自1979年開辦,到1982年產生第一位突破三小時大關的選手高月美,接下來1982-2012三十年的時間,才累計13位女將達成破三成就,但近來這幾年整體水平節節上揚,到2020年底已經有29位女子選手破三。
回想2013年初,簡培宇以2:57:58首度破三並名列當時歷年十傑,這是自2007年之後相隔六年才又有女子選手成為破三新成員,臺灣長跑競技網還特別製作了一張圖片發文,沒想到在這之後破三成員就不斷增加。一個月後,游雅君在高雄馬跑出2:55:03,寫下我國女子初馬最快紀錄;同年底的台北馬,謝千鶴以2:49:32再改寫我國女子初馬最快紀錄,這也是我國至今唯一一位初馬就破2:50大關的女將。
同樣在2013年,陳宇璿於廈門完成初馬,以3:05:19第十名完賽,由於廈門馬是WA金標賽事,前十名視同達標2013莫斯科世錦賽,陳宇璿也憑著這個名次寫下初馬進軍世錦賽的成就。兩年後的2015廈門馬,陳宇璿跑出個人紀錄2:55:21獲得第十名,再度憑著金標賽事前十名特殊達標規定進軍2016里約奧運會,成了WA力推金標賽事此一制度下的最大受益者,廈門馬也可以說是他的幸運賽事,兩次都是剛好第十名特殊達標。
但國內的賽事成績就沒有這麼幸運了,2015台北渣打馬,陳淑華跑出2:44:27個人新紀錄,這個成績達到2016里約奧運參賽標準2:45:00。當時中華田協正在推動路跑賽事成績認證,台北渣打馬申請了AIMS賽事但未申請中華田協成績認證,形成了特殊的台灣亂象(絕大多數國家的AIMS賽事也是該國田協承認賽事),陳淑華的2:44:27進得了WA成績資料庫,卻無法被中華田協承認為奧運達標之用。
2021的現在,路跑賽事成績認證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,僅台北馬、萬金石馬、高雄馬、曾文馬、台南古都半馬五場賽事申請田協成績認證,台北渣打馬、台北國道馬、金門馬、長榮半馬、台北女子半馬等五場AIMS賽事仍未申請田協成績認證,期待將來有朝一日終歸一統。
在國內頂級選手指標2:50大關,上世紀只有一人一次達成,1992年台北國道馬蘇子寧以13歲364天之姿打開這道門。2001-2010這十年間,許玉芳、吳婉菱雙姝連袂11次(許玉芳6次吳婉菱5次)闖進2:50關口。再到2011-2020這十年,一口氣新增加陳淑華、謝千鶴、游雅君、曹純玉、張芷瑄、傅淑萍六人,連同許玉芳在內七人在這十年間跑出26次sub2:50的成績,其中許玉芳在2016名古屋女子馬2:45:12寫下史上最高年齡(42歲40天)闖進2:50大關的紀錄,傅淑萍則是在2020台北渣打馬2:43:40創下首度突破2:50大關已年過四旬的驚人表現。
而在更高一級的2:40關卡,許玉芳在2004廈門馬以2:39:53開啟這扇門並進軍2004雅典奧運會。在那之後國內選手一直無人能探觸sub2:40的境界,直到最近兩年曹純玉的崛起,2019東京馬2:36:14、2019柏林馬2:34:18、2020台北馬2:32:41,三度改寫全國紀錄,直逼2:30天關。
曹純玉2:32:41的水平表現,未來相當有機會成為我國進軍亞運女子馬拉松的第一人,不過世界各國的質量水平都在提升,想進軍國際舞台的難度也大為增加,若想在亞運會取得前六名或是登上奧運殿堂,2:30是一個該努力攻克的目標。
上世紀末,李綠、吳美惠、熊岳萍三位素人選手突破三小時大關並在臺灣區運會穿金戴銀;近年來,朱盈穎、蔡雅安、李佳玫、陳逸寧四位素人選手相繼踩破三小時防線成為國內全馬菁英選手。不過現在的訓練風氣、觀念、設備、補給… ,和三十年前已經不可同日可語,未來可以預期有更多素人選手破三,甚至會出現第一位打破2:50大關的素人選手。
過去十年的年度第一傑,由陳淑華(2011-2012)、許玉芳(2013-2015)、謝千鶴(2016-2018)、曹純玉(2019-2020)依序拿下。在2012年3:28:02就可以登上年度第十傑,對比2019年的年度第十傑2:57:52相差半小時之多,由此就可看出國內好手的水平提升許多。量的提升更是驚人,近年才開始跑馬的女子選手大概很難想像,在2012台北馬只有五位國內女將跑進3:30,到了2020台北馬有六十多位國內女子選手跑進3:30,十倍以上的成長。
2010年底,歷代第100傑的成績是3:37:43;十年後的2020年底,歷代第100傑的成績是3:16:49,歷代百傑門檻在十年間推進了20分54秒,是所有中長跑項目十年來進幅最大的一個項目。目前歷代第100傑3:16:49在十年前還能排上歷代第39傑,依目前態勢來看,十年後歷代百傑門檻要再推進10分鐘應該沒有問題。
參考資料: 女子馬拉松歷代百傑(2010年止) http://milestrials.taiwanathletics.com/stats/alltime/2010version/women-marathon-top-100
女子馬拉松歷代百傑(2020年止) http://milestrials.taiwanathletics.com/stats/alltime/2020version/women-marathon-top-100
中長跑項目年度排名 http://milestrials.taiwanathletics.com/stats/annual
|